close

七、大道與修道

 

  修道之目的宗旨,乃窮理盡性,闡明千古不傳之神秘,啓發人類久塞之理智,衝破中西文化之壁壩,肇開世界萬世之太平,灌輸人類各階層之道德精神,奠定萬國永久和平之基礎,無非道德旋轉之功,故學者救世之心不可緩,體同宏願共勉之。

 

           (一)大道與人性

 

道與人有何關係?人日日覆於天,不知天之高,刻刻載於地,不知地之厚。人人有生死,不明生死之本,趲入迷途之羅網。生則夢魂顛倒,死則輪迴顛倒,流浪生死,失道遠矣。道與人之關係極切,須臾不可離,故君子,死守善道,憂道不憂貧,一日三省,尤恐離於須臾,拳拳服膺,戒慎失於一旦。

道與世界有何關係?世界為萬物共同生活之劇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隨其後天之氣禀,各有情慾之不同,便陷入糜亂之狀態,須以大道規律各個之內心,及行為之動向使人人格守先天之本性,世界自然顯著大同之采色。大道既如此寶貴,以甚麼方法譬喻出來使人明白!昔東坡說: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日之與盤鐘即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於人也。大道之本,空靈難辨,故道之難見甚於日,而未得真傳者,亦無異於眇。雖有巧譬善喻,亦無過於盤鐘,不見其真,難免盤鐘之誤,故曰,善譬不如善得。

 

           (二)性命宜雙修

 

抽坎填離怎講?人之性本一團虛理「○」性賦於人,由靜而動,輕清上昇者為陽,重濁下降者為陰,陽者乾三連卦陰者坤六斷卦。純陽而不生,純陰而不育,陽中含一陰,陰中抱一陽。人未生前,其性曰乾坤,呱然落地變為後天坎離,抽坎填離者,返回乾坤本位也。

降龍伏虎怎講?人身豈有龍虎,原一比喻耳,東方甲乙木為青龍,在人身屬肝曰三魂,三魂為陽屬火,為雜念之根。西方庚辛金為白虎,在人身屬肺曰七魄,七魄為陰屬水,為淫念之源,淫雜二念,為害於人生至大,故謂為性之賊,降龍為制雜念,伏虎即制淫念也,淫雜二念降伏,則天君泰然自性如如矣。

三華聚頂怎講?三華者,精、氣、神、人身之三寶也。煉精;精滿而不思淫而化為氣,煉氣;氣滿而不思食而化為神,煉神;神滿而不思寢,而化為虛,虛妙莫測與太虛空通也。精氣神統一於靈臺也。

三寶如何煉法?以現代科學言之易於了解,夫精為人之生命泉源,睪丸為造精之器,精成苟不排泄,則上昇於腎部,由濁精而化為元精,能滋補各器官之組織。苟元精仍不消耗,則化為氣而上昇於心臟,能沖實各部之神經。氣苟仍無傷害則化為神而昇於腦部,能改造各部之元素。由老而返少,故得道之人如此煉之,不但延年益壽,並可能返老還童,所謂借假修真者,因真性藏於假體之中,定靜工夫煉三寶聚頂,大道可期也。

五氣朝元怎講?五氣為心,肝、脾、肺、腎、五臟之氣,苟七情六慾得其節,飲食得其調,將五氣之蘊,而求一安身立命之地,則五氣朝元。由陰氣而復通元氣,立乾坤以定倫常,即性命醇化乎仁義禮智信之中,盡性知命為理,示人生真義亦即浩然正氣之謂也。

安爐設鼎怎講?水火既濟怎講?性為鼎,命為爐,人身原機器一部,人之所食之澱粉與糖類,原為供給本身之燃料,人之飲水原為供給本身之水分,食物則起燃燒性,水分則起化學作用,水火調勻,則煉三華五氣。身心性命生活有規律節制則是鍛鍊也。

烹煉火候怎講?文烹武煉文武二火,以本身之搬運,與天地之氣相合,當進則進,當退刖退,故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七十二候,四時八節之變,文武進退,時時刻刻烹煉合度,否則水火未濟,至上火下寒,則發生極大危險,必至誠感天,自有明人開示火候命訣也。

人身法度與宇宙法度不合嗎?人原為合法度而生,人身之法度與宇宙法度相合,為何還有病與死呢!因人喜怒哀樂發而不中節,與飲食之不調耳。喜怒哀樂確能影響生理之正常,飲食確能損害器官之機能,此病之所由來也。夫死為人生必有自然律,天地生養萬物,無論大小,顯微,均有其長短不同之壽命,壽命之開始為之生,壽命終結謂之死,此亦可謂天演之公例,而不容吾人所否認者,以一區區六尺血肉之軀,出此公例可乎。色身有死真性即永生,宇宙間有大文章,身心內有真學問,吾性乃天賦之靈,天賦之於我,我秉之於天,所以盡人合天者,日用間有切實功行,必於身心性命深具踐履篤實,行遠必自邇,身體力行上中下乘一如,三品一理之理,不於禪定圓通不能成佛。天道真理是上乘法,先得而後修者,若不禪定,不修即不證。打坐係中乘法,煉得冬至一陽,夏至一陰,即使幸而有成,不過囿著陰陽二氣,為氣天一仙,若不得天道真傳玄妙,隨乎氣天以終耳。雖得真道更又靜坐禪定,有德無功道不成,有功無德變成魔!語云:「仰箭射空,力竭仍墜」,良不虛也。

 

           何為三乘法

 

   三乘講法很多,以普通來講即為「上」「中」「下」之分,三乘法者上中下也。故有頓,漸、權、實、之分矣,真法有宗有脈,有隱有顯,真指心源真性,得一指點得證半個仙佛,口傳心印,明心而見性,靜定無為虛極靜篤直超氣象,還於理天,謂之頓法。自在自觀,觀自如來,般若波羅密多時,即成聖成佛,乃千古不傳之奧秘,最上一乘之大法也。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此證頓法也。若不得真天大道口訣,參禪打坐,轉法輪,運周天,抽添搬運,採取烹煉,煉就冬至一陽,夏至一陰,即使幸而有成,不出陰陽二氣,此法由信而解,由解而行,由行而證,漸法之轉空也。修之者成賢成仙,殊不知氣象終歸有盡,所謂:「箭射虛空,力竭終墜」此為中乘氣天之法也。敲打唸唱,修橋補路,救貧濟災,此乃循環之法也,今世修善,來世享福,福盡善盡,仍墜輪迴,經云:「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種有漏之因,結有漏之果,行之者成善人,成好人,而不能超出輪迴,欲達本還源,成仙成佛者難矣,此謂下乘法也。末後天時真道普傳,有緣得道,得而而不修亦是枉然,上天為救刼而降道,先得後修,道不行不到,與凡何異?人類性靈平等原不分高下,因人之根基不同,人類才分,智、愚、賢、不肖,四層。佛本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法無三乘,因眾生不同,而分三乘。孔子曰:有生知、學知、困知、即有安行、利行、勉强行,之不同。譬如行路有汽車、有脚踏車、有馬車,汽車速,脚踏車遲,馬車更遲,路無速遲,因車之器有速遲耳。亦即六祖云:「法即無頓漸,迷悟有疾遲」之義也。

 

           內外功並進

 

  求道後怎樣行功?二六時中不離玄妙,終日乾乾,定靜安慮道存於心而養德性,行功立德動度人靜養性,遵倫德守綱常,有道無德必定出魔,子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德者得也,有德無功至道不成也。要行濟人利物之事,拯災救世之心,下乘要做,中乘須煉,要遵三教聖人之訓,竭力躬行實踐,多闡化,宣揚道德,啓發人智,化一人成道,功德實非淺鮮。外功可補內德,至於凡情上,救急救難,賬災匡危要隨地隨人隨時隨事,多方而利導之,與子言孝,與兄言友,與弟言恭,與夫婦言和睦,與朋友言信實,與官吏言忠正,化惡為善,化愚為賢,則為真功。不存有沽名釣譽之心理,惡言厲色之表現,若沽名釣譽無所謂功矣。若性燥氣憤而勸人,則非修道之人也。

 

           萬殊歸一本

 

  人得一則聖怎樣講?無極動一生,一本散於萬殊。天得一則清,地得一則寧,人德一則聖。故佛曰,歸一。道曰守一。儒曰貫一。一者理也。人得天之理以成性,得天之一以成形。故在先天,一性圓明,渾然天理,不飲不食,無思無慮,隨母呼吸,一氣流行。迨自降生而後,然一聲,陰陽二氣,隨口鼻而入,則一分為二矣。蓋先天只一性,後天又一命,性命分二,各失其一。性失一,乾變為離,離者離也;離則必散,散則虛,一點靈性離了玄關本位,本位虛矣!一點靈性散於眼而知觀色,散於耳能知聽聲,散於鼻而知香臭,散於口而知言語與飲食,散於四肢而知動作,散於皮膚而知痛癢,散於毛孔而知冷熱,散於臟腑而知飽饑,散於心而生六慾,散於意而有七情,東飄西蕩,醉生夢死,昏沉下墜,危殆不安。則命又失一,坤變為坎,坎者坎坷也;坎坷即陷,這點靈性陷於七情六慾,汨沒於酒色,淹埋於財氣,轉入四生六道之輪迴,而不能返本還原。一者理也。埋失一則埋,而人果能一得一,明性埋法則,藉玄關至善之地,明知止定靜之所,藉築基煉己之功,義精仁熟,玄機透露,則復命歸根,還其無極本來面目,通於大通,達乎大化,不聖而何,人得一則聖之理,此之謂也。

 

           超生死法門

 

  何為超生了死?超生了死,即超出生,了却死之義,而生死為人生必有之條件。吾人不明生死之究竟,則失去人生之價值,順治出家詩曾云:「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莊周曰:「我本不願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願死,忽然死期至。」足見鬼怕生,能不生乎?人怕死,能不死乎?生死流轉,輪迴不息,若不自覓超生了死之方,則千苦萬難,永無止期矣。是以欲求了死,必先超生,欲求超生,須求大道,大道為超生了死之唯一法門,故欲究竟超脫生死者,捨道何由哉。

 

 


吳雪峯 編著/忍辱禪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P 的頭像
    小P

    小P 的部落格

    小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