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五、天道之我見與工夫

 

  老子為道教之祖,孔子為儒教之祖,釋迦牟尼為佛教之祖,三教各有經卷,闡發義理。後世學者多口讀心誦,加意搜求,惟學之者眾,得之者寡,而成之者尤不多見

 

           (一)苦修煉道達成正果

 

  溯自三教發揚以來,學道講佛者不乏其人,而成仙佛者有幾。學儒者亦不乏其人,而成聖賢者又有幾。有等專心攻讀,細心研究,理非不透,義非不明,講道談經,亦動聽聞,無如及其末者,仍無所成。蓋真妙訣不載在書面,口授心法均須明師指點,而心法為經卷鑰,不得心法即不明經卷之真諦。且明理尤貴實行,如洞悉經卷,不能實行,空談無補,反為古聖之罪人,其能成為賢聖仙佛也更遠矣。況天機玄妙,非時不現,非人不傳,又安可以經卷得之。經卷者猶如教科書,又如地圖不能以經卷為大道。道是路,雖有地圖,有教科書之說明,西天甚遠,無有明人心法,猶如無指南針,即無目標

  得道原人三生有幸,得了西天大路說明地圖,又得目標南針,道不行不到,亦切不可以得為了,切要實踐實行。又如慈航渡人,不得駕船資格,焉能渡人,求渡者不遇駕航,又焉得登船。近世之學道講佛者,熟讀經卷,洞明義理,宣講教義,亦頗極一時之盛,似為得之。然不求明師指點而曰能成仙佛則吾未之深信也。又如神光二祖講經講論一本散於萬殊萬殊歸一本,自以為已得佛之精蘊,不意達摩問曰一歸何處神光愕然,方知性要悟命要傳未得真傳終難成就遂認師求點。六祖慧能大師於得法時五祖三更授法不令人知當時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親為指點。慧能大師遂言下立悟得法為第六代祖。古所謂讀熟千經萬卷不如明師一點者是也。按三教本屬一脈不過應運分立。昔時道在於上,每代明師接脈道統真機不露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者是也。現值三期末會大道普降於末世天生聖人合三教為一以備萬法歸一而應萬殊歸於一本之氣運凡有真心皆可得道較諸古昔熟讀經卷者更屬容易。

  吾輩生逢此時,得遇普渡,誠可謂三生之大幸。得道原人須要明悟,今何時也,轉盤換象道入收圓,普度點性,收圓傳命,天降真禪,必須真修實煉,始得證真,登上彼岸方不枉為人一番也。勸醒原人,心回意轉,末後一著須速悟心性,切不可以得一竅就以為萬事了,須明理真修,道不行不到,論道者高深萬丈,末後一著大考大刷,全憑智慧,何人是真,何者是假,難得判明。竟有不明真宗正法,假借替師天命,點竅傳道,私心執著,人我四相,爭鬪功果,後來反墜地獄。奉勸得道之人,宜速心領神會,明心見性,還本返源,所謂心傳者,總以悟自心見本性為根源。萬事以心為主,心者屬火離也,心火下降水自昇,水者屬坎,即铅汞相投,抽坎填離也。水火既濟抱守中和,一呼一吸通諸天達陰陽。人生至寶精氣神,時時鍛鍊,久久可成九轉還丹,三寶合成產金蓮,結聖胎方能歸元,心性圓明與道合真,始得功果兩全可超登極樂也。

 

           (二)三期刼運普度大開

 

  無極生化天地萬物,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終始,名曰元會。每會因氣象之變遷,而有數期之刼運,現在午會告終,未會初起,自開天以來,約有六萬餘年,已有三期之分。第一期曰青陽刼,應於伏羲時代,第二期曰紅陽刼,應於周昭王時代,第三期曰白陽刼,應於午未交替之際,每期道刼並降,降道拯救善信,降刼收殺惡孽,刼由人造,道因刼降,道宏則刼消,故勸道所以救刼也。夫有理必有數,冬則必冷,夏則必熱,此為定理,尤為定數。

  人由道生,自然本道而成,如不遵道而行,刼運必生,俗云在刼難逃。何謂在刼,何謂不在刼,則出乎道即在刼,合乎道即不在刼。刼非難逃,乃人不知逃也。溯自寅會生人以至於今,眾原子生而死,死而生,貪圖紅塵虛榮,迷失本來性靈,既不知從何而來,復不知尋路而歸。愈生愈迷愈迷愈壞,世風衰微,人心險詐已達極點。因之釀成空前未有之大刼,名曰三期末刼,故而大道佈設,普化眾生,以期挽救大千世界,而恢復舜日堯天也。

 

           醒心明善悟道歸元

 

  大道合三教為一,老之虛無,主張保養虛靈,返還無極。佛之寂滅,主張返觀靜寂,滅除雜念。儒之明明德,主張私慾淨盡,天理純全。天理即靜寂,靜寂即無極,三教主張雖不同,而實質與功用均無異。蓋人生本性原為無極真理,嗣為氣禀所拘,物慾所蔽,有而不知其有,譬如行路,起點本係光明大路,一經雲霧蔽遮,漸入岐途,復遇障礙叢生,愈行愈迷,不有明人指點,老死墜在迷鄉,不知還原明路,即或知之亦無從下手。三代以後世人愈趨愈迷,三教聖人應運而起,無非與人指示明路,令人撥散雲霧,剷除障礙,俾資明性復初而已。大道乃性理真傳,玄機奧妙,人天性命之學,亦即救世之寶筏也。

  佛老偏重出世,儒教偏重入世,教以出世,恐人貧戀紅塵,不知歸本還原,教以入世,恐人競尚名利以致敗壞世風。二者本屬一體,出世不離乎入世,能入世即能出世,入世工夫為明明德親民,出世功夫為修身煉性,究之不外乎守一合理。入世為聖賢,出世為仙佛,因三教分立,而有聖、賢、仙、佛、之名。至返本還原,靈光萬古不朽,有何聖賢仙佛之分乎。三教之所以各有偏重者,乃應機運用耳。大道合三教為一,總之為拯救賢良而設,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刼將臨,大道為惟一救生法船,如願躱刼避難,捨此莫由,誠為超生了死之不二法門。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又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當為明證,夫道普傳,喚醒群疑,歸元覺路,妙理燦然,確導仁義之源,道德之根也。

 

           天道功夫急早修持

 

  大道之修持,為半聖半凡,一面修道,一面進行各人工作,無論何界均不妨害其職業。修道功夫,為成己成人,成己即修身,自己改過懺悔,一切行為要合乎理,成人即渡人,自己得道,須將道理宣揚,令諸親友亦明道義,人人均知改過,行為均合乎理。中庸云:「率性之謂道,」修身也,「修道之謂教,」渡人也,代天宣化,渡人為外功,改過遷善,打坐為內功。現值末刼臨邇,天時緊急,重外功輕內功,外功圓滿內功自成,故修道以行功為先。而身不修,不能齊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成己始能成人,正己始能化人,則似又以行內功為先。總之大道之功夫,要在「內」「外」不分,動靜無二,「無內」「無外」,可內可外,知行合一,常應常靜,即此便是不二法門,大道之真工夫也。

 

 


吳雪峯 編著/忍辱禪院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P 的頭像
    小P

    小P 的部落格

    小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